您的位置: 首页
  • » 绿墙新闻 » 中国建筑:高质量拥抱城市更新蓝海
  • 中国建筑:高质量拥抱城市更新蓝海

    返回列表 来源: 中国网 发布日期: 2021-10-21

    今年,《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愿景目标纲要》提出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”,为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
    易地搬迁、棚户区改造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历史文化保护、城市更新……中国建筑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坚持稳中求进,推动高质量发展,拥抱城市更新蓝海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中国建筑勇担央企责任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发挥设计、投资、建设、运营全产业链优势,承接城市更新项目超500个,全方位助力城市功能更加完备,城市治理更具韧性智慧,城市品质更加绿色宜居,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    蜕变:搬出穷窝窝,改出新天地

    8月,随着中国建筑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住宅、商业、农贸市场、中小学校等房建主体工程通过验收,至此,近10万群众搬出穷窝窝,圆了安居梦。

    中国建筑:高质量拥抱城市更新蓝海

    2018年10月,中国建筑承建的国内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——云南昭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开工建设。项目包括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和昭阳区靖安新区安置区,总建筑面积达310万平方米。中国建筑用不到三年时间,在茫茫乌蒙山麓筑起两座傲人新城,累计建成18008套安置房,解决近10万群众的住房问题。

    如今的安置区,居家,门前有树有花有亭台;出行,不再绕山绕水绕林间。入口处整齐划一的淡黄路灯,小区里错落有致的崭新楼房,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横贯其中,将每家每户与城市相连,与现代文明相通。

    不仅仅是云南,在河南郑州,中国建筑承建的郑州航空港河东棚户区工程建设项目,引入适老化设计和绿色施工理念,为5076户回迁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;在湖北鄂州,中国建筑承建260万平方米的湖北省最大棚改项目,安置17775户,投资开发双创谷产业园,导入数字经济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和生产性服务业四大产业;在天津滨海新区,中国建筑以全产业链视角推动南部新城项目开发,4300余户村民搬进安置房,学校、医院、空中走廊、主题公园、市民文化中心围绕其间,成为绿色、生态、智慧、宜居新城;在河北邯郸,中国建筑承建的邯郸市最大的棚改项目——旺峰嘉苑棚户区总建筑面积116.4万平方米,安置居民9600余户,超3万人在这里安家筑梦;在江西瑞金,中国建筑承建的江西省最大体量棚改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,为红都人民提供6354套崭新住宅,助力苏区百姓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优居”。

    中国建筑:高质量拥抱城市更新蓝海

   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、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,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。从忧居到安居,从山沟到城镇,从下田到上班,中国建筑致力拓展幸福空间,累计改变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,帮助他们挪穷窝、斩穷根,大步迈向全面小康。

    对于棚改和旧改,中国建筑正以“绣花功夫”下好这盘棋。改不改、改什么、怎么改?在改造过程中,各项目坚持走访调研,根据实际情况,解决群众特别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,切实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。

    秋雨绵绵,西安明德门北区小区的王慧坐在屋檐下剥花生。“景美了、楼靓了,也不漏水啦,我们住着舒心,幸福感满满。”

    位于西安明德门北区小区是30多年的老旧居民区。空中“蜘蛛网”、楼顶漏水、违建板房、乱停车……一个个顽疾让小区居民苦不堪言。中国建筑启动“愿望清单”计划,入户调查走访296次,联合街办、社区对2812户居民发放调查问卷1600余份,处理居民线上线下诉求459件,处理率100%。如今,残疾人薛新民的楼栋加装了扶手;下水管道全部换新后,王慧再也不用忍受下水道堵塞;担心小区安全的杨柳奶奶,看到小区加装了摄像头和门禁设施……“菜单式”的改造方案得到认可,“愿望清单”变成“幸福样本”。“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吸收了我们的意见,群众的痛点一一得到解决,改造工作也越来越得民心,大家都很高兴。”明德门北区居委会主任马惠惠说。

    中国建筑:高质量拥抱城市更新蓝海

    绿意盎然的小花园、平坦宽阔的柏油路、整齐有序的停车场……在湖北鄂州,40社区旧貌换新颜。“入户走访1.2万余户,收集意见4000余条,并将之作为设计依据,按照科学、合理、贴近民生的改造方案进行施工。”中国建筑鄂州40社区项目负责人陈文军介绍。建设背街小巷雨污水支管,畅通排水;修复破损道路、打通交通微循环;新建小游园,拆违建绿、拆墙透绿、见缝插绿。“工程的顺利推进深得民心,进场以来,项目已收到各个街办社区及居民代表赠送的20面锦旗,‘40工程’成了当地市民点赞最多的工程。”陈文军自豪地说。

    “面子”更漂亮,“里子”也更智慧。中国建筑哈尔滨香坊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,综合运用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六大技术手段,推进“海绵社区”建设,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。嵌入“智慧楼宇”概念,引入入侵报警、视频安防监控、出入门禁、访客对讲、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一体化集成系统,提高小区安全指数,让居民住得安心、放心。

    房屋由“旧”到“新”,道路由“洼”到“平”,管线由“乱”到“齐”,环境由“差”到“美”,一项项工程、一个个小区,正在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浇灌下完成蜕变。

    嬗变:腾笼换鸟,转型升级

    山含情,水含笑,花似海,景如画。走进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五村镇巴某村,奇峰秀水间,坐落着80多栋“青瓦白墙”的民房,村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拉家常,俨然世外桃源。

    2020年,中国建筑接下巴某村村貌改造的重任,全面开展风貌改造,同时兼顾村内景观节点打造、环保整治等项目建设。不到一年时间,村里面貌焕然一新:裸露红砖的住房外墙改造成青瓦白墙,房前屋后的杂物房变成景观小品,湖塘边建起亲水步道,种下1.3万棵桃树和5000棵李树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村民周传红说:“感谢中国建筑,现在我们能建民宿、农家乐,搞特色产业,日子越来越红火。”

    初秋的首钢园区内,高炉林立,厂房犹在,铁花不再四溅,风机不再轰鸣。秀池、群明湖波光潋滟,景观步道交错延伸,奥组委办公室、“四块冰”冬训中心、冬奥广场、香格里拉酒店等相关冬奥设施分布园区内……一幅工业遗存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画卷铺展在眼前,讲述着中国建筑助力首钢园转型的故事。

    中国建筑自2016年入驻首钢,坚持“忠实保留”和“谨慎加建”,累计完成13个首钢园重点改造工程,赋予园区第二次生命。通过碳纤维、钢板和阻尼抗震撑等手段对西十筒仓原有主体结构加固,变身为设计感十足的奥组委办公室;保留精煤车间超大尺寸的通长空间和特色鲜明的厂房结构柱,打造为“四块冰”(短道速滑、花样滑冰、冰壶、冰球)冰雪训练场馆;三高炉改造后变身为一座现代化冶金博物馆,是首钢园内老工业风貌保存最好的一个单体工程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:“在工业旧址上建起标志性建筑,这是极佳示范。”

   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、文化古迹、人文底蕴,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。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,改掉的是破败和落后,留下的是历史和文脉。

    中国建筑:高质量拥抱城市更新蓝海

    近日,中国建筑承建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获“建筑界奥斯卡”大奖Architizer A+奖。遗址博物馆建设、古建筑修缮、历史街区打造、近现代工业化建筑修缮、现代仿古建筑建造、昌江水环境治理……5年时间,中国建筑以景德镇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建设“主力军”的身份,助力千年“瓷都”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。

    在古城修护和保护中,专业古建修缮队伍采取“修旧如旧”的理念,在尊重历史遗留的基础上,几百个建筑单体全部采用专项方案修复改造。同时采取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旧区改造有机结合的模式,“老瓶装新酒”,引入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科技、新功能,不仅保留城市文脉,而且增添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。

    在城市环境治理领域,中国建筑结合水安全、水环境、水景观、水文化、水经济,加固改造原有驳岸、修复水岸生态、水系清淤、建设配套设施,大大提升昌江河沿岸公共功能,打造“昌江百里风光带”。

    一纸烟雨、三洲四码头、四山八坞、九街十巷、一百零八弄,在历史风尘中留下无数沧桑故事,记录着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发展的盛况。

    蝶变:城市更新 涅槃重生

    擦桌子、扫地、拖地、收拾屋子,自搬进新家后,北京石景山区北辛安棚改项目回迁户董秀娟每天都要打扫一番。这样舒心的生活是董秀娟多年向往的,如今梦想终于照进现实。

    北辛安棚改是北京最大的棚改项目。中国建筑历经6年改造,规划的137万平方米、4364套安置房即将全部交付。房屋整体采用新中式设计,植被布置错落有致,活动广场上健身、娱乐设施一应俱全,实现数万名原著百姓的原地安家梦。

    城市更新不是在白纸上作画,重在品质的升级。6年来,中国建筑建设并运营集高端商务、综合换乘、购物休闲超60万平方米的中海科技金融城,成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打造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典范之作。中国建筑对标志性老建筑原拆原建,原新华书店成为阅读书屋,老区政府变身为城市发展馆,工人俱乐部作为怀旧剧场使用,修建“石景山新安森林公园”,设立“乡愁记忆”景区,留住城市珍贵记忆。

    “三年没回家,差点没认出家门。”近日,从北京回乌鲁木齐老家探亲的谭先生惊叹家乡巨变。三年来,中国建筑在乌鲁木齐交出城市更新的完美答卷:燕南荒山绿化8500亩荒山,种植180余万株乔灌木;老城区47条道路全部靓化改造;城北综合开发,建设68万平方米安置房,配套医院、教育、市政设施;鲤鱼山片区综合改造导入文化旅游板块,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,以产业带动就业,激发新城内生活力……一系列项目的实施,让乌鲁木齐山更绿、天更蓝、城更美,群众收获更多民生福祉。“以前我们村全是自建房,电线私拉乱搭、道路泥泞不堪。现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,道路宽敞笔直,四通八达,出门非常方便。”乌鲁木齐高新区安宁渠镇北大路村村民马勇强幸福地说。

    推进旧区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,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。

    中国建筑:高质量拥抱城市更新蓝海

    在郑州,中国建筑提前交付的安置房实现7个自然村7917户居民的安居梦;19条总长19.7公里的市政道路,6座桥梁织就一张四通八达的通畅路网;融入海绵城市理念,打造绿地及水系占比高达35%的“城市绿肺”,一座宜居宜业宜创的双湖科技城在6平方公里的中原大地上拔地而起。

    在济南,中国建筑投资开发山东省最大的棚改项目——华山珑城。项目总建面约1020万平方米,可容纳30万人;采用TOD低碳发展模式,构建城市绿色立体交通网络;建成15所学校,打造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12年名校教育链条;开发华山湖,形成“一湖四山”的自然风貌;引进“环宇系”品牌,130万平方米商业涵盖城市主流人群全方位需求。如今,漫步华山,低矮平房变连片高楼,低洼坑地变湿地景观,一座世界级生态新城已然崛起,一幅新时代的《鹊华秋色图》徐徐展开。

    在上海,中国建筑投资开发上海市中心城区改造最大规模的城中村——红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,倾力打造2万平方米的公共生态绿廊、1万平方米的中海大剧院和20万平方米的全球首个5G社区——中海臻如府,将区域的人居空间推向新高度。未来,红旗村将成为汇集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多元业态的一站式超级综合体,为城市国际化发展更新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融合写下范本之书。投资改造上海黄浦最大成片旧里区域——建国东路项目,涉及8500户、约4万人搬迁,解决上海市上万个“手拎马桶”难点痛点问题,同时保护修缮巴金故居、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、荣金大戏院、特色里弄建筑等13 处文物,开展“焕新计划”,让盛兴馄饨店、和平美发厅、老山东炒货、人民照相馆四家品牌老店重现活力生机。

    既留住乡愁、记忆,又聚集人气、烟火气,中国建筑匠心营造每处细节,延续城市记忆,让城市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。

    未来,中国建筑将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,加快建设宜居、绿色、韧性、智慧、人文城市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,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(陈朝阳)

    咨询热线

    156-8211-8878